老貓學數位PLUS秒殺搶購
網友評鑑5顆星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
中文書-各行各業經營分類優質推薦
想了解更多老貓學數位PLUS的內容嗎
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內容簡介
紙書就要消失?在閱讀行為巨變的年代中,我們能做的難道只剩下祈禱?
印刷廠:沒什麼書要印了,空出來的廠房收房租比較賺。
業務:書店一家家收攤,業績達不到,去賣鹹酥雞好了。
倉庫:起印量印這麼多幹嘛?退回來還不是都拉去報廢?
編輯:沒有人要看書了,我來去賣保險好了。
企畫:書好難賣,來當名嘴的經紀人好了。
電子大廠:我們要做電子書閱讀器,產能N億,趕快來買股票吧!
讀者:可以買的電子書那麼少,我才不要買閱讀器!
二○○九年,城邦出版集團執行長何飛鵬宣告:「紙媒介只剩最後的五年」。數位閱讀等於電子書?以後沒有實體書店可以逛?讀者即將與紙書美好的手感告別,圖書出版業如骨牌般倒店,長期觀察出版生態的老貓,也關閉了耕耘六年的「老貓學出版」,暗示著紙書的輝煌年代邁向終點……真的是這樣嗎?
老貓這次要告訴你,事情沒那麼單純,我們也不用太悲觀!從印刷術發明到科技網路的普及,知識的傳遞從手抄本一路演進,經歷「資訊大爆炸」之後,人類取得資訊的方式不斷變化,「書」的紙本形式萎縮了,部分需求由其他形式取代。站在關鍵年代的轉捩點上,老貓統整了二十多年來的觀察心得,從閱讀行為、產業趨勢、文字的未來等面向著眼,精闢深入地分析「知識產業」的核心價值,並預告:
「出版業不再是籠統混一的出版業。在高科技的衝擊下,出版業拆散碎成千千萬萬個市場,這看起來像是個壞消息,可是這千千萬萬個市場,卻正是出版業者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。」
電子版Online之後,數位戰爭正式開打,老貓新攻略一次補完!
二○一○年一月,電子書的銷售通路在台灣市場逐漸開通。《老貓學數位》的電子書版本在Hami、金石堂網路書店、Lovelyreader、BenQ伊博數位書屋等網路商城上市後,收到許多讀者反應,希望能取得紙本,因此決定正式發行紙本版。除了電子書版本原有的內容,《老貓學數位Plus》新增八篇文章,收入最新觀點,不但提出最夯的EP同步解決法,也預測亂世中的新角色將如何誕生,為內容數位化之後的產業困境,指出切中時弊的觀察建議。
作者簡介
陳穎青
一九六三年生於後山台東,十八歲離家到台北讀大學(輔大歷史系),從此成為台北人。一九八七年踏入出版業,經歷多種跨部門工作,包括編輯、業務、行銷等。現任貓頭鷹出版社(城邦集團)社長,「自然珍藏系列」及「貓頭鷹書房」等書系主編,主編叢書多次榮獲金鼎獎,及中國時報、聯合報等媒體年度好書獎。已婚,有老婆和四隻小貓。
自二○○二年開始,陸續在網路上以筆名老貓發表出版產業觀察及工作心得,是個慣常接受貓咪監工督促的部落格寫作者。部落格「老貓學出版」在業界擁有極高口碑,已集結出版《老貓學出版》。現經營「內容推進實驗室」,用數位世界的角度,繼續思索知識產業的現況與未來。
目錄
紙本版序
自序 如果電書不來就我……
第一章 電子書再思考
電子書變成我們注意的焦點,但電子書到底在本質上跟紙張書有什麼差別呢?
.紙書到底會不會消失?
.電子書生死之謎
.電子書的微型化障礙
.情報狂與美食家:線上與紙本的閱讀差別
.不可能的電子書商業模式
.只見電子不見書
.為什麼台灣能上架的電子書這麼少?
第二章 出版產業真正的麻煩
出版業此刻面對的到底是什麼問題呢?電子書真的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嗎?
.從「老貓學出版」到「內容推進實驗室」電子書產業鏈將如何誕生
.美國新書出版大爆發
.數位衝擊下的台灣出版產業危機
.好消息是電子書不會淘汰出版業,但壞消息是……
.電子書會活下去,但電書機?
第三章 產業將如何轉型
未來的出版產業跟今天將不再一樣了,哪些環節將產生變化呢?
.出版業是不是夕陽產業?
.白話 Google Books 爭議
.作者大爆發與「出版社時代」的終結
.昨日所說的,今朝都到了眼前
.出版產業鏈重組效應:經紀人
.如果出版社會沒落,出書的品質誰來把關?
.如何讓電子書內容可以大量誕生?
.獨立選書人的誕生
第四章 出版業者應該怎麼做?
在這種時代,應該做什麼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呢?
.出版社的終極問題:內容是誰的?
.重新定義出版業:藍海在哪裡?
.建立以自由複製為動力的數位出版產業
.現代文字工作者必須知道的 UTF-8
.為什麼EP同步好像很困難
.為什麼EP同步其實很簡單
第五章 「閱讀行為」的數位思考
無論媒體如何改變,「閱讀」是永恆的,這裡是一個傳統編輯把過去看紙張的眼光,改成對焦在數位環境的結果。新媒體雖然有新特色,但仍然同樣可以用編輯的眼光來衡量。
.「時序」網站的力量及其不滿
.傻瓜介面的力量:MOD VS. 有線電視
.挖貓沙與「免換頁的閱讀介面」
.停止購買實體報紙兩月記
.晚報的翻身與事件追蹤序列
.長尾長,長尾棒,長尾需要好國王:時間性長尾的價值
序
《老貓學數位PLUS》自序
這兩年的出版業真是讓從業人員膽顫心驚。一下子亞馬遜的點火電書機(Kindle)暴紅了,一下子全世界都在做電子書了,一下子剛剛還在嘲笑亞馬遜的蘋果公司,轉眼就推出 iPad 加上全套線上書城、付費下載的商業模式了(這模式不跟亞馬遜一模一樣嘛?)。
圖書出版這一行好不容易度過了五百年慢慢演進的悠閒歲月,轉眼就被數位浪潮沖進了一個超高速運轉的世界。數位廠商不斷推出新名詞、新技術、新平台、新機器,我們真的要從安步當車的時代,轉向新科技役使的陌生地嗎?編輯要開始像「唉踢」(IT)業者一樣天天面對新事物嗎?
本書想提出的解答,既是「是」,也是「不是」。
「是」的是,數位衝擊是必然要面對的現實,那不只是未來會怎樣,而是現在已經發生,你打算怎麼辦(見本書第一章);「不是」的則是,我總是在各種紛亂的衝擊中,找到對出版、編輯工作更本質的理解,外在衝擊正好是刺激我們探問,哪些才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價值(見本書第三章)。
安身立命?聽起來好像勵志書?不,這當然不是勵志書,我只是希望在紛紛出廠的新事物裡,讓我們這些習慣了五百年紙書老科技的編輯,能夠順利適應新科技的挑戰。新科技並不會取消出版活動,但新科技確實動搖了五百年來日趨穩固(或者說僵化)的產業結構(見本書第二章)。
眼前的壞消息是,出版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利益重分配。產業鏈上傳統的參與者,有的大幅擴張分配的權利(如作者);有的完全被排除參與分配的資格(如中盤);出版社和編輯到底會在哪一邊呢?相對的,好消息則是,經過數位因素的衝擊,我們才有辦法重新理解我們做的事情,到底哪些是永恆不變的,哪些是隨波逐流的(見本書第三章)。
執著在紙張上是過去我們生存的關鍵,如果紙張不再是書的重要特徵,我們的舊知識和舊能力就到了必須重新盤點的時候了(見本書第三章)。
許多人覺得數位的技術距離自己太遙遠。距離當然是有點遠,但這個距離和我們自以為很熟悉的印刷科技之間,恐怕也沒有想像的遠。印刷雖然古老,但我們並不真的知道如何印刷。把你派遣到印刷廠去,多半時候我們也只能乾瞪眼不知道能做什麼。全台灣也沒有那一家出版社會在自家社內養著一個印刷工廠。
我們自以為可以掌握印刷科技,是因為我們知道印刷可以做什麼事,可以找誰做──在我們的預算、品質和時間要求之下。數位科技同樣也可以做如是觀。你並不真的需要開始去學習寫程式,架主機,你只需要懂得駕馭,知道數位科技可以做什麼事,可以找誰做──在我們的預算、品質和時間要求之下。這沒有想像中難。只是還有太多新的技術供應商尚未成熟,新的商業模式尚待實驗罷了。
如何從紙張過渡到數位,只是空焦慮不能解決問題。我們真正應該焦慮的事情,可能反而跟最熱鬧的新聞事件沒什麼關係。電子書很熱門,那又如何?如果我們手上跟本也沒有多少可以授權的書單,那麼我們該煩惱的事情就不是電子書,而是我們如何持有內容(見本書第四章)。我們的工作到底是協助作者出書嗎?還是尋找跟社會對話的議題?或者是把書鋪貨到書店呢?千言萬語,最後我們會發現,真正要面對的問題,就是如何重新定義我們所從事的行業(見本書第四章)。
※※※
本書在今年(二○一○)初曾經以電子書版本首發。同樣的內容我們做了三種檔案格式、四種規格,上架到六個電子書交易平台上。三個月下來,付費下載的總數不超過五十份(!),連我們配合發行而舉辦的收費講座,上課學員都比這個數字更多(講座收費還比電書定價高四倍)。
這個測試告訴我們,電子書在台灣顯然是個尚未成熟的市場,業界對這個事情非常關切,但是能夠上線、註冊、購買、完成電子書交易的讀者,顯然還相對不足。這是我們為什麼要推出紙版《老貓學數位》的緣故。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有分析問題的價值,也有實用的功能。能夠讓我們找到新時代可以繼續生存、工作的方法。
詳細資料
- ISBN:9789862620434
- 叢書系列:數位新世界
- 規格:線裝 / 192頁 / 16k菊 / 14.8 x 21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- 出版地:台灣
留言列表